第四章 道非常道
文/崔自默
“文質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[1] —— 孔子
1.八大的“文”
“萬物畢羅,莫足以歸。古之道術有在于是者,莊周聞其風而悅之。以謬悠之說,荒唐之言,無端崖之辭,時恣縱而不儻,不以奇見之也。以天下為沈濁,不可與莊語。以卮言為曼衍,以重言為真,以寓言為廣。獨與天地精神往來,而不敖倪于萬物;不譴是非,以與世俗處”、“彼其充實不可以已,上與造物者游,而下與外死生、無終始者為友。其于本也,弘大而辟,深閎而肆;其于宗也,可謂調適而上遂矣。雖然,其應于化而解于物也,其理不竭,其來不蛻,芒乎昧乎,未之盡者。”[2]——《莊子》
正如莊子語言的“弘大而辟,深閎而肆”、“芒乎昧乎,未之盡者”,八大山人的畫語是屬于自己的,不激不勵、深厲淺揭,汪洋辟闔、儀態萬方,述說出一套震人發聵的天下大道理。恃其綽絕,奇肆怪逸,獨行特立,放恣橫從,八大山人的畫,其氣其勢,宏闊瀾翻,峻潔雄渾,浩乎其沛然,骎骎乎其至盛矣。
八大不像石濤還有《畫語錄》留下,他沒有什么響亮的理論,然而,他所要說的,都蘊涵在他的畫中,那里沉積著他實踐的精髓。八大的筆墨語言,來自于他對自然萬物的詩意的判斷,他謹慎而大度,所以出語雅而壯。
在《蓮塘小禽圖軸》[3]一作中,荷花、荷葉、荷梗以及下面的小鳥,都是“形式”的,都具有抽象符號的特性,八大依靠它們,有秩序地營造出一個若真若幻的荷塘,其間光影搖曳、露氣明滅。尤其是中部涂成塊面的墨團,連而不實、實而不塞、塞而不死,像葉又像巖,分割出一片天來,劃出一個視覺虛實相交的線來,——此正無理而妙者也!左邊一花高起而右傾,右邊落款更高起而至于角落,其張力何其大,其馀味何其足!
文因道立,道以文行,“言以文遠,誠哉斯驗”[4]。漂亮的語言,既是為了給人讀,更是為了表達自己的“心”。苦心經營,意匠慘淡,八大的畫語正是這樣錘煉出來的。
1.1 八大的氣局
八大氣局宏闊,無論他的書法還是他的畫,都中氣彌漫,內力十足,各個部件小、距離大,靠吸引力凝聚著;讓人感覺其構造雄偉,人可以隨意游走其間。他觀小以大,小者大之,山水、花鳥,一葉一花一石一鳥,都讓人心生崇敬景仰之心,覺得自己渺小之甚!
八大《魚樂圖軸》[5]一作,整體對角構置,石占據主要面積,有七條小魚游蕩其間,觀者若遠若近地被安排在一定的距離上,前進不得、也后退不得。八大繪畫,語言獨特高標,說它構圖奇崛、風格冷逸,竟不如謂之曰“得勢”。畫之能得勢者,必先培養于靈性,漸漸萌發出一種觀物的獨特視角,見人未見、思出人表,然后寫之于畫幅,使人一睹而驚嘆。“言之秀矣,萬慮一交。動心驚耳,逸響笙匏。”[6]
“為言不益,則美不足稱;為文不渥,則事不足褒。”[7]增巧益美、褒揚過實,是文章之法,目的是吸引人。勢,是由形而生發出的神,是形之最動人處,是觸目驚心之所在。“勢”,拈出這一審美概念,足以道出中國畫的造型觀念與視覺規律。形勢、氣勢、局勢、聲勢與勢態、勢要、勢力、勢頭,依之可參悟勢之與形、氣、局、聲以及態、要、力之關系。畫有勢,則有活力,傳達出一種生命意識,足以感人耳目,啟發人思。“懸針垂露之蹤,難為體制;揚波騰氣之勢,足可迷人”,“勢形象體,變貌猶同,逐勢瞻顏,高低有趣”,“臨文用筆之法,復有數勢,并悉不同”[8]。形而生勢,勢不離形,“有形則有勢”,書畫同理[9]。“形勢”二字,道出“形”與“勢”之關聯。通篇有通篇之勢,一筆有一筆之勢,張力無限,勢能無限。
“勢”者,力執也,盛力權也[10]。形與神的對立統一,在“勢”上得以會面。“奇宕瀟灑,時出新致,以奇為正,不主故常”[11];勢,即奇正相生之道,為兵法要妙。八大《孤鷹圖》[12]一作,一枝叉從左下方伸向畫中心,一幼鷹單足棲集尖端,像一桿剛剛平衡了的秤,靜中寓動,最吸引人。八大的構圖之法、筆墨之道,亦自有奇有正、有剛有柔、有方有圓、有勢有節、有安有危,宛如兵家之操勝券。
“勢者,意中之神理也”[13],繪畫作為藝術之所以能成立,就在于縮形、定形、定勢之術,墨氣彌漫。“一收復一放,山漸開而勢轉;一起又一伏,山欲動而勢長”[14],形與勢,就這么在尺幅之內宛轉屈伸、擒縱自如。畫中“勢”的產生,肯定不僅在于單純的可見的實形上,而更在由有限的形引申著的虛形處、無畫處,與氣、張力、馀味、象外之象、弦外之音等審美概念特性一致。
“執正而馭奇”,為求勢的辨證法。求“勢”,除奇正之外,尚有剛柔、方圓等對立因素。“圓者規體,其勢也自轉;方者矩形,其勢也自安”[15]。方圓圖式與勢關系密切,八大山人的造勢與取勢,就善于利用“方”與“圓”的“轉”與“安”,收平中見奇之功。初睹似奇,再看反正,其勢蘊藉,最是有力。“圣人制樂器,其形多圓而無方。其義何居?曰:此即聚氣涵氣之說也。”[16]八大的繪畫,暗合這一聲氣相求的音樂規律:構圖以奇險為主,尚“方”,而其筆墨渾淪,尚“圓”;如此方圓既濟,無聲無息的筆墨符號,卻營造出有聲有色的情境。大盈若沖,畫中有“氣”周流,音樂感生焉;有短有長,能柔能剛,雖變化但齊一。音樂是在空間彌漫的藝術,挪以欣賞八大的簡凈的畫語背后的空間,頗多啟發。“聽之不聞其聲,視之不見其形,充滿天地,苞裹六極”[17]
總共51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
|